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回答“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基本而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明晰离不开哲学视角。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考察,可以将新时代的哲学意蕴概括为:……
随着自然主义的逐步深入发展,自然科学乃至实证化的社会科学都成为当代科学哲学需要仿效或参照的重要模式,这也奠定了科学哲学经济学进路的可能性前提。20世纪后半期以来,科学哲学从仿效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逐渐开始转向参照具有显著实证主义特征的……
摘要: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要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体现了唯物史观与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实现国家富强关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强国。只有立足于生态哲学,把自然看成是对象性关系,而非……
[摘要]哲学领域中的问题意识对待抽象问题尤其是本体问题的关怀程度与对待现实世界的实践态度形成反比,这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哲学体系在问题域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的问题意识实践性和传统哲学发展的包容性特征,为马……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充分发挥我国社会……
摘要:悲剧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艺术样式,以其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而打动观众,但是中西方对悲剧的理解以及呈现方式却大有不同,特别是在悲剧结局的设计上。西方式悲剧结局往往是彻底的毁灭,中国式悲剧却往往有着“小团圆”式的结局,从中可以……
一、中国哲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是一个吹响新时……
康德认为,人的意志的动机永远只能是道德律。只有出自于纯粹道德法则的行为,即“为义务而义务”“为道德而道德”的行为,才是真正道德的行为。这样一种实践理性,不考虑任何外在条件,它唯一的条件就是它自身。康德建构的道德哲学是理性主义的,也是义务主……
最近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主编的《新大众哲学》,心情激动。读完之后,又重新阅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现就学习这些哲学巨著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任何时代都需要哲学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在本质上并非属于经济哲学,而是政治哲学。或者确切地说,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的论证目的是为了最终返回政治。国民经济学家们之所以没有洞悉劳动的本质,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极力“回避政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结构,在归根结……
摘要:中国哲学典籍属于高语境文本,译者在进行英译时应坚持“本原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按照“求真”的英译标准,充分考虑典籍本身的同源性、继承性、阐释性、互融性等特点。译者在对中国哲学典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典籍的文本语境、著者背景语……
摘要: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来解读。中国哲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正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和解决。本文通过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梳理,探讨21世纪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方向。 ……
[摘要]哲学社会课具有价值性、真理性以及意识形态性、人文性等特征,这些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发挥的积极引导与促进作用。总体而言,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与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基于哲学社会科学鲜明的政治意……
摘要:本文以越南建筑师武重义的建造哲学为线索,探索建筑形式在表皮化趋势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追求建筑的本真状态,体现建筑的真实属性。文章从建筑形式的基本影响因素:结构、空间、材料、色彩、地域、时代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挖掘真实性在建筑设计实践中……
摘要:面对救亡图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初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无法真正与中国革命和实际结合,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活动,为此毛泽东早期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起点。 关键词:救亡图存;马克思主……
摘要:人的心智与心身这样两个向度是同步融入生活世界的,所以模态语境认知与心灵理解是一种动态语境观。如同人是“类”本质一样,世上并没有脱离身心的孤零零的心智,也没有脱离种群与社群意义上孤零零的人。有人形容说,基本的心身活动就像戏剧演出(心智……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认识不足,对哲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素质的……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方法,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往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一般学科教学等同起来,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实践的需要。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应该以受教育者学会如何思考为基本立足……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及典型意义,德国古典哲学传入中国之初的科学主义精神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理性指导以及中国学者言之必谈的理论典型,说明德国古典哲学成为中国人热衷的哲学研究领域有其重要的内在原因和现实诉求……
【摘要】新媒体对理论文学研究的发展有着时代特有的影响,是在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途径。它从马克思主义文论大众化的理论范式、主体思想、构建方式等方面,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
【摘要】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教学中,传统的灌输性教学非常枯燥,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因此马克思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非常重要。本人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的教育哲学从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不同角度阐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并以实践为主线论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教育思想强大的生命力为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
【摘要】“时代”是一种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概括,它反映了在某个特定社会阶段人类触及到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所有领域的外在体现,是对某一特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活动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总体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是不可分割的,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向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传统修身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为人修身的文化,是一种适应社会、适应历史发展的道理。中华传统修身文化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修身文化源于哲学,同时,哲学的发展又对修身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
中西哲学是高校各类文化素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课程,就会有与之对应的教材。然而,面向高校非哲学专业的众多本科生编写一本合适的教材,更进一步说,在有限的课时和篇幅内深入浅出,阐明诸多深奥的哲学问题,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各流派、人物的观点……
[摘要]特质主要是指事物内在特有的性质,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事物”存在,具有和其他事物相比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的哲学实现了由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型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流派,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特征,构成了我国……
摘要:伴随繁荣的经济大潮,现代中国人个体的生存机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和物化的困境带来“心”的空位和无助,内心的焦虑和精神的虚妄呼唤对新生活文明的探索。中国哲学以对和谐生活的倾慕、自在生活的憧憬、自觉生活的向往为精神气质……
摘要: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笔墨情趣,在美学上达到“形”与“神”的统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两千年来中国哲学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宋代理学等哲学派别,均对中国画的审美风格和美学原则赋予了高度的理论指引。中国画之所以呈现出今天我们所……
【摘要】毛泽东的实践论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视知行、强调实践的特质,突出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批判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知行观点,发展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范畴和朴素唯物主义知行观;是对知行关系学说的最高认识与理解,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
引言回顾中国哲学自宋明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哲学每一次新可能的展开,或每一次新的开端,几乎都与外来思想的进入及对它的接受、改造有关。换言之,每一次外来思想的传入或入侵,都可能成为中国哲学与思想重焕生机、别开生面的契机。比如,宋明儒学的……
冯友兰提出的“接着讲”的中国哲学开展方式曾获得众多学者的认可,直至今天依然有学者在提倡。然而新世纪以后,“接着讲”的提法逐渐受到冷落,“重建中国哲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什么“接着讲”会受到冷落?“接着讲”与“重建”有什么区别?如何“重建”?……
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是古代中西方哲学辩证法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辩证法虽然处于朴素辩证法的阶段,但是其涉及的内容基本涵盖了现代辩证法的所有领域,包括对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可以说他们两人是朴素辩证法的最杰出代表。老子生活在……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其意是指河间献王刘德以严谨的态度辨别古籍的真伪。“实”,本意是富有,引申为真实,不虚假。“实事”,指实有的事、具体的事。“是”,《尔雅》里解释为法则,引申为规则、规律。实事求是的概……
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性首先,这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
1.哲学与政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1哲学与政治的概念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哲学与政治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并在自己的领域内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的规定性。哲学具有间接地、超验的、反思的特点,并诉诸于一般事务。政治是指个人、团体、政……
一、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历史必然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历史,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寻找规律,为现在的发展寻找方向。教育……
第一篇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李贽的思想该书下册在讲论李贽的生平时说到:“李贽生活的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古老的封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经济变动和社会危机。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特别是东南的纺织业)中,已经开……
1马克思主义人学驶入“黄金”10年高速发展快车道(1997—2006)马克思主义人学初步形成后,中国人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学进行了连续10年的深化、挖掘、发酵和酝酿,使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步入到一个成熟化、体系化、现代化研究时期;在这一阶段,……
一、当代中国哲学的界定大致说来,“当代中国哲学”基本上有三种意谓:其一,是从当代中国传统哲学层面上使用,多出现于中国哲学(史)界的文章中;其二,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层面上使用,更多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或哲学原理界的文章中出现;……
1.中国梦与欧洲梦设立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已就“中国梦”和“欧洲梦”是否相协调展开了讨论。迄今,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梦,既有国家的梦,也有个人的梦。具有政治性的国家梦,既是科学和政治进程的产物,也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相比之下,“美国梦”……